统计分析
一季度泰州市经济运行综合情况分析
  • 信息来源:市统计局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4-24 16:48
  • 浏览次数:

今年以来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科学统筹与坚强领导下,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,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,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发力。一季度,全市经济稳健开局,生产供给加快增长,消费市场持续改善,重点产业支撑有力,经济运行延续稳中有进、回升向好的态势。同时也要看到,宏观环境更趋复杂严峻,投资增长势头放缓,部分领域发展仍然承压,还需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【投注官网】关注实体经济发展,塑强经济增长动力,持续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。

一、经济运行总体情况

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,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2.91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5.9%,比去年四季度提升0.8个百分点,经济运行延续“回升向好”态势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42.54亿元,同比增长5.8%;第二产业增加值845.62亿元,同比增长4.5%;第三产业增加值964.75亿元,同比增长7.3%。

(一)生产供给加快增长,重点产业支撑有力

农业供给形势稳定。一季度,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47.01亿元,同比增长6.2%。蔬果面积产量双增。一季度蔬菜产量90.34万吨,增长3.9%,播种面积36.33万亩,增长2.0%;瓜果产量1.33万吨,增长0.2%,播种面积0.72万亩,增长6.5%。畜禽产能保持充足。一季度生猪出栏51.67万头,增长10.4%;季末存栏81.72万头,下降0.9%;家禽出栏805.39万只,增长31.7%;季末存栏2530.94万只,增长4.6%。

工业生产增长加快。一季度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.7 %,比上年全年加快4.3个百分点,较1-2月提升0.3个百分点。从工业用电量来看,一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为64.78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5.9%,比上年全年加快3.1个百分点,高于全省2.8个百分点,列全省第5位。从产值来看,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.1%,比上年全年加快5个百分点,较1-2月提升0.7个百分点。其中,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产值增长16.1%。

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。一季度,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.3%,比上年全年加快2个百分点,高于全市GDP增速1.4个百分点,列全省第3位。1-2月,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.6%,比上年全年加快8.4个百分点,列全省第3位。 ?

(二)有效需求仍显不足,重要领域增长承压

投资领域增长趋缓。一季度,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.1%,比上年全年回落6.7个百分点,比1-2月下降9个百分点,低于全省2.1个百分点,列全省第5位。其中,工业投资增长4.4%,服务业投资下降4.5%,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6.8%。分重点投资看,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.0%,民间投资、高技术产业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下降0.3%、15.2%和2.7%。分行业投资看,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5%,汽车制造业增长1.7%,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.7%。

消费市场持续恢复。一季度,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8.77亿元,同比增长7.0%,比上年全年加快2.1个百分点,高于全省2.4个百分点,列全省第5位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6.83亿元,增长12.2%,比上年全年加快0.3个百分点。分商品类型看,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5.7%,比上年全年加快8个百分点;文化娱乐健康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3.0%,比上年全年加快7.8个百分点。

外贸进出口依然承压。一季度,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87.6亿元,同比下降11.3%,降幅较1—2月收窄2.8个百分点。其中6个板块进出口总额增速“2正4负”,外贸增长动能承压较为明显。其中,出口828.74亿元,下降12.7%,降幅较1—2月收窄2.6个百分点;进口107.9亿元,下降7.5%。

(三)财政金融稳健运行,要素保障持续强化

财政收入小幅增长。一季度,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0.48亿元,同比增长1.8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.3个百分点,列全省第5位。其中,税收收入完成96.14亿元,增长4.6%。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.7%。

存贷款规模持续扩大。3月末,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955.94亿元,增长4.3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.6个百分点;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2633.42亿元,增长13.3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.2个百分点,列全省第3位。

(四)居民收入稳步增长,价格运行总体稳定

居民收入更为均衡。一季度,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81元,同比增长5.4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.1个百分点,列全省第7位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31元,增长4.9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98元,增长6.0%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.1个百分点,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.56:1,差距较上年全年缩小0.28。

价格指数同比持平。3月份,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为100.0,同比持平。其中,食品价格上涨0.1%,非食品价格持平;消费品价格下降0.8%,服务价格上涨1.0%。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比“5升3降”,其他用品及服务、医疗保健、教育文化娱乐、生活用品及服务、居住价格分别上涨8.9%、1.7%、1.0%、0.4%和0.3%,交通通信、衣着、食品烟酒价格分别下降2.9%、2.2%和0.1%。3月份,泰州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9.3,同比下降0.7%,降幅比上月收窄0.2个百分点;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98.3,同比下降1.7%,降幅比上月扩大0.5个百分点。

二、当前需要关注的方面

一是精准把脉我市经济发展的形与势。从“形”来看,潜力较大。今年一季度我市GDP增长5.9%,与全省增速持平,列全省第9位,与排名全省第3位的扬州市相比,GDP增速仅相差0.3个百分点。虽然我市当前排名相对靠后,但凭借有效施策与精准发力,缩小与先进城市差距仍具较大潜力。从“势”来看,持续向好。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.8%,增速自去年三季度的5.0%逐步回升,呈现稳健上扬的势头。从“数”来看,核心稳定。一季度重点监测的1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,有8项指标增速跻身全省前5位,占比达50%;参与GDP核算的36项基础指标增速排全省前6位的达19个,给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二是深刻认识工业经济的战略支柱作用。自建市以来,我市始终秉持“制造立市、制造强市”的发展理念,工业经济始终是我市经济发展的“压舱石”。回顾去年经济发展态势,工业经济存在增长动能不足问题。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仅增长0.1%,“1+4”主导产业产值下降1.5%,对全年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弱化。今年一季度,工业经济呈现向好态势。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.1%,其中“8+13+X”产业链群合计产值增长5.2%,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89.8%,对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91.8%,成为拉动一季度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。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,做强实体经济、坚持制造强市仍是破局关键。需密切关注工业实时开票数据,紧盯经济运行的“晴雨表”,持续巩固工业经济基础。

三是持续紧盯经济运行中的关键不确定性因素。当前,三大领域的结构性压力对经济稳增长形成显著制约。第一,房地产市场延续深度调整态势。尽管一季度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、商品房销售面积等核心指标降幅比1-2月有所收窄,但对比去年全年,降幅分别扩大了21.4个和0.9个百分点,房地产业的企稳回升尚待强化。第二,货物进出口形势面临严峻挑战。一季度,我市进出口总额、出口总额等指标增速由上年的全省领先位次滑落至全省后位,外贸增长动能显著减弱,外贸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进一步凸显。第三,投资后续增长动力不足。受宏观政策调整、市场预期波动等因素影响,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、工业投资、服务业投资等主要指标增速下滑。在土地、资金等要素约束趋紧的新形势下,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很难延续高速增长态势。

三、对策建议

下阶段,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【投注官网】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,坚持以系统思维找准着力点,统筹把握好供给与需求,加快培养新质生产力,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协同发力,持续推动全市经济向新向好。

一是持续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。聚焦“四重”(重点领域、重点项目、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)精准发力,紧盯重大项目建设进度、主导产业运行质效,密切关注全市经济新增量与新动能的贡献情况。加快落实各项宏观政策,注重存量与增量政策的统筹衔接,打好政策“组合拳”。进一步提振社会发展信心,强化经济预期,深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经济活力,有效引导要素资源集聚,筑牢全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根基。

二是聚焦强链延链补链建设制造强市。强化工业经济主体作用,策应省“1650”产业体系,加快构建“8+13+X”产业链群体系,加速锻造产业链的新业态、新模式,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,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和健康食品、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、新能源汽车及高端零部件、化工新材料、先进金属材料及制品、节能和新能源等千亿级产业集群,提升产业竞争力,培育新质生产力,通过优化产业结构、塑造发展新动能。

三是紧盯有效需求提升统筹推进产业融合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高位嫁接产业协同,推进重大项目招引建设,进一步强化重大项目科技含量、产出效益和带动效应,提高项目招引精准度和实效性。聚焦内外需求协同激发,培育新型消费形态,切实增强消费活力,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。强化现代服务业支撑,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耦合共生,切实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